欢迎访问保健内参网!

精准服务,群众受益“看得见”

时间:2025-10-09 来源: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9月20日11点,在怀远县龙亢镇中心卫生院,许贵泉结束4个小时的血液透析,骑上电瓶车往家赶。从卫生院到家,仅10分钟路程。

  

  “以前到县里做透析,凌晨4点就得起床,倒两班公交,下雨下雪也不敢耽误。”许贵泉感慨,“现在好了,家门口就能做透析,还能赶上午饭。”

  过去,由于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再加上基层缺乏技术扎实、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基层群众看病特别是看重病时吃了不少苦。如何破题?怀远县的医疗基层实践开出了一剂“良方”。

  该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提质升级为抓手,创新实施“一院一品”强专科、“远程心电”通脉络、“六病共管”防未病三大工程,聚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许贵泉在家门口就能做透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疗资源的有效匹配,让基层百姓“家门口看好病、防得住病”逐步成为现实。

  “一院一品”培育特色团队

  “为这病,以前我没少折腾。”患肾病多年的许贵泉,曾辗转江苏南京等地医院治疗。5年前确诊终末期肾病后,他在怀远荆塗医院进行血液透析。常态化血透一周三次雷打不动,对家住偏远乡镇的许贵泉来说,往返县城的路有些折腾。

  龙亢镇位于怀远县最西边。“每次倒两趟车,路上耗时至少1小时才能到县医院。”许贵泉说。

  在一些乡镇,像许贵泉这样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到县城看病是个难题。基层卫生院受限于人员、设备、技术,无法开展血液透析,通常患者只能往县城或市区跑。

  转机出现在2024年。怀远县卫生健康委将“一院一品”特色专科建设列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攻坚项目,助力乡镇卫生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其中,牵头单位怀远县人民医院与龙亢镇中心卫生院结对,全程帮扶其组建透析科室。

  “最难的是培养一支能上岗的团队。”龙亢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胡力告诉记者,怀远县人民医院派出多名骨干驻点,从血透机操作、并发症处理到患者管理,手把手带教。卫生院选派医护人员脱产学习,并考取血透上岗证。经过数月的筹备和培训,该卫生院血液透析中心去年底启用,10台透析机、两班制运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辖区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难、奔波苦”的难题。

  “之前我专门在县医院附近租房,就为了每周透析方便点。”患者刘大姐说,现在家门口能做血透,一年可省下7000元租房费。更让她感到安心的是,相关大医院的肾病专家每周来坐诊,遇到疑难病例还能视频会诊。

  特色专科的打造,不仅为乡镇肾病患者提供就医便利,也激发了基层卫生院内生发展动力。“如今,我们血透中心每周满负荷运转,已服务3000余人次。”胡力说,“下个月将新增3台血滤机,进一步满足心功能不稳定、高毒素血症等复杂病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需求。”

  双桥集镇中心卫生院建起微创外科,开展腹腔镜手术;唐集镇中心卫生院引入胃肠镜设备,填补基层消化道早筛空白……目前,怀远县乡镇卫生院已建成名医工作室12个、特色专科22个。

  “远程心电”编织急救网络

  “赵叔,您的心电图显示ST段轻度抬高。”在怀远县陈集镇卫生院心电图室,全科医生崔健盯着屏幕上的波形,快速点击鼠标。这份心电图正实时传输到该县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视频诊断中心。不一会儿,县人民医院的诊断意见便反馈至镇卫生院。

  “初步诊断为早期心肌缺血,得尽早干预,建议您去县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崔健对患者说。

  心血管疾病突发性强,基层医疗机构心电诊断能力薄弱,一直是短板。“县域内大部分急性心梗患者首诊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但因基层医生读图经验不足,不少危急值漏诊、误诊,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怀远县人民医院院长褚永光告诉记者。

  为打通心电诊断“最后一公里”,怀远县统筹医改资金240万元,支持并指导该县人民医院建设医共体远程心电视频诊断中心项目。该平台像一张“生命网”,由县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再到村卫生室,逐级设置心电诊疗设备,实现心电图采集、传输、远程诊断、报告发送无缝对接。

  不仅如此,平台具备24小时远程视频会诊功能,基层遇到疑难病例可直接连线县医院专家,大大提高心电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与120急救系统联动,从诊断到转运全程提速。

  今年5月,家住怀远县淝南镇的宋先生突发胸痛到乡镇医院就诊,医生立即为其做了心电图并上传至平台。县人民医院值班医生诊断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随后迅速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急诊科和胸痛中心做好准备,同时指导卫生院医生在救护车到来前进行施救。“关键时刻,无缝衔接的急救流程救了我的命!”康复出院的宋先生感慨。

  远程心电视频诊断平台不仅提升了诊断效率,更让群众养成“主动查、及时治”的健康意识。“平台运行以来,已处理大量基层心电数据,危急值预警准确率显著提高,现在基层心梗患者很多能在‘黄金120分钟’内得到救治。”褚永光说。

  除了联通全县的心电诊断网,怀远县目前还实现医学影像、检验、病理等资源县乡医疗机构共享,乡镇卫生院原来做不了的项目,每天有工作人员上门取样、冷链转运,县级医院远程出具报告,实现乡镇检查、县级诊断、区域共享,解决了基层相关医技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

  “通过共享平台,有的患者留在乡镇卫生院诊治,有的患者转到县级医院就诊,避免了重复检查,既节省人力成本、减少漏诊,也为抢救危急重症患者赢得了时间。全县基层诊疗占比提升至71.35%。”怀远县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陈富勇告诉记者。

  “六病共管”推动医防融合

  在怀远县唐集镇中心卫生院,一场关于慢病管理的科学讲座正在进行。“现在我每月都来测血压、听讲座,血压控制得稳稳的。”唐集镇朱疃村村民刘建强笑着说,他患高血压10年,过去总嫌麻烦不愿复查,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管理。

  长期以来,基层慢病管理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等问题。怀远县积极探索“医防融合”新模式,将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病等六大慢病纳入县乡村三级协同管理体系:县级医院设慢病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建慢病一体化门诊,村卫生室负责日常随访。同时,整合县疾控中心、妇计中心等公卫机构,组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公卫医师”团队,实现“防、治、康、管”一体化。

  作为首批试点机构,唐集镇中心卫生院的慢病一体化门诊于去年9月开诊,健康体检一体机、骨密度检测仪、外周血管检测仪等设备一应俱全。“依托慢病管理信息系统,门诊针对六种慢病患者提供深度检查、家庭医生签约及连续健康指导。”院长梅松介绍,先进医疗设备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筛查效率,还能更早发现潜在风险。

  日前,村民谷传要因慢阻肺就诊,经CT检查发现肾囊肿,唐集镇中心卫生院慢病一体化门诊立即联动怀远县中医院相关科室会诊并转诊。经及时救治,患者已康复出院。试点以来,该门诊累计服务2459人次,完成375人个性化签约管理,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整合资源、机制创新,怀远县已构建起2家县级医院牵头,2家公共卫生机构参与,覆盖18所乡镇卫生院、348个村卫生室及2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两大紧密型医共体片区,实现优质资源‘沉得下’、基层能力‘提得上’、群众受益‘看得见’。”陈富勇说,该县将重点完善基层特色专科布局,提升慢病管理精细化水平,让更多群众就近享受高质量健康服务。

  

  怀远县唐集镇中心卫生院内,医生在为群众做慢性病筛查。记者 孙言梅 摄


原文链接:https://wjw.ah.gov.cn/xwzx/mtjj/5800239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保健内参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保健内参网 bjncl.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北京华夏世家中医学研究院